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云梦县人口城镇化情况简析

发布时间:2024-10-16 15:22     点击量0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分享到:

城镇化率(又称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云梦县人口城镇化情况如何?我们根据城镇化率及其他数据统计情况,做了简要分析:

云梦县人口城镇化现状

依据最近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云梦县2000年、2010年、2020年城镇化率分别为25.96%41.70%、56.13%,分别低于全同期平均水平5.06、4.3、4.34个百分点,与全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经过20年的发展,全城镇化率提高了30.17个百分点。

2021年云梦县城镇化率为57.12%,2022年为58.09%,2023年达到59.20%2023年云梦县城镇化率低于孝南75.94%)、应城66.41%)、汉川63.26%),居全4位,高于安陆59.11%)、大悟52.22%)、孝昌49.44%)。预计2024年云梦县城镇化率将超过60%,迈入城镇化高度发达阶段

影响城镇化率提升的因素

虽然近年来云梦县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但是综合其他统计数据,影响云梦县城镇化率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反映一个地区城镇化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越接近,表明一个地区城市化质量越高。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云梦县户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38.16%、59.20%,云梦县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较大。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较大,表明云梦县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缓慢,农人口不愿转换身份,城市化质量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城镇化率数据

(二)农业转移人口基数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高低是反映农业转移人口多少的重要指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人数的多少直接关系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长幅度。从户籍人口统计情况看,云梦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26.52%提升到2023年的38.16%,在忽略城镇新生人口的前提下,在此期间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户籍人数大约为5.95万人,平均每年转移1.49万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人数偏少是导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不快、低于全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

(三)城镇发展规模还不够大。城镇的规模小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影响,导致小城镇发展的后劲不足,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据专家研究发现,一个小城镇只有当镇区人口达到1万人时,才能够发挥经济中心对镇域经济的集聚和扩散作用;2万人时作用比较明显;超过5万人则可以对周边若干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据七人普数据,云梦县除城关镇、开发区外,其他乡镇镇区常住人口只有伍洛镇刚过1万人,其他乡镇均未过1万。

、提高城镇化率的建议

提高城镇化率的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镇范围的不断扩大,使部分乡村人口“被动”地成为城镇人口;二是乡村人口“主动”地流向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

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常住人口,进而不断提升城镇化率:

一是发展壮大城镇产业。就业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大因素。立足资源、区位、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产业向“一谷四区”聚集,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城区,让产业吸引人口向城区聚集。据统计,当前云梦县平均每个规上工业职工87.7人,每年新增规上工业20个左右,新增职工约1800人,按户均2.7人50%进城区计算,每年可新增城区人口2430人左右。

二是提升城镇承载功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加强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农贸市场、环卫等公共资源配置,让农村人口进得去、留得住、住得了,为新增人口提供承载支撑,吸引农村人口到城区居住。据人口普资料显示,2020年云梦县内其他乡镇转移到城关和开发区的人数为6.4万人,比2010年的4万人多2.4万人,年均进城2400人

三是加快城郊结合部建设。加大城郊结合部市政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力度,补齐公共配套服务短板,提高基础承载能力,做好区域内人口居住台账,分年度有计划将城郊结合部纳入城区范围,不断壮大城镇人口基数,提升人口城镇化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